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MND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但是此病的发病症状却有很多种,归类为几种类型。
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本病为起病隐袭缓慢进展,多从一侧肢体开始继而发展为双侧。首发症状为手指活动不灵,精细操作不准确握力减退继而手部肌肉萎缩,表现为“爪形手”,然后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带肌发展肌萎缩加重,并出现病理反射。
2.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变性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远端的肌肉萎缩和无力严重者出现爪形手。再发展至前臂上臂和肩部肌群的肌萎缩。
3.原发性侧索硬化:本病仅限于上运动神经元变性而不累及下运动神经元。本病少见,男性居多临床表现为锥体束受损病变多侵犯下胸段,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双下肢或上肢症状出现晚一般不波及颈髓和骶髓,故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中医治多发性神经炎的病理
多发性神经炎属中医痿证范畴,中医学认为痿证多因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肌肉,弛张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或瘀阴脉络而成,或因内热伤津,宗筋失润,以到至痿软弛纵,发为痿证。我院医生组认为:手足不随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足太阴为脾之经,脾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胃为水谷之海也。脾主一身之肌肉,为胃消行水谷之气,以养身体四肢。脾气弱,即肌肉虚,受风邪所侵,故不能为胃通行水谷之气,致四肢肌肉无所禀受。而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节缓纵,故令身体手中不随也。
中医典籍中的治痿之道
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痿症在中医历史上故称“痿躄”。“痿”指肢体痿弱不用,“躄”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
纵观中医痿症历史,《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而中医历来注重整体观,认为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一脏受邪,势必引发其他脏器病变。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意是临床应从人体五脏六腑整体论治,还应根据不同情况,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辨别虚实,审察逆顺,因时因人制宜,方为《内经》之旨。
痿证的西医治疗常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等,其疗效也仅限于控制症状,毒副作用大,疗效不佳。目前,西医治疗痿证尚无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手段及药物。与西药相比较,中医治疗痿症有其自身明显的优势,这一点已被广大患者广泛认可和接受。